北京外国语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院简介

北京外国语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院于2007年9月27日正式揭牌成立。这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北外哲学社会科学学院是由原来的北外社会科学部组建而成的,北外社科部又是由原来的北外马列主义教研室和国际政治教研室合并组建,并于1986年10月成立的,北外社科部的发展正好经历了21个春秋。社科部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头十年的阶段,是老一辈教师叱咤风云的阶段。老一辈的教师出了一批大师和专家。他们是邢贲思,何建章,万井荣,周隆宾,于祖尧等。社科部也出了一批哲学社会科学的成果,其中以刘家泉老师的《宋庆龄传》闻名于世界。同时创办了国际关系双学位的学科点,招了两届学生,后由于经费困难而停办。第二阶段是后十年阶段,老同志纷纷离退,中青年教师进行艰苦奋斗。社科部发展的二十一年,可以说是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坚持走过来的。社科部建立之时,正是国家进行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建立,经济大潮席卷而来,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处于困难的阶段,在这种困难的处境下,社科部的老师反而激发了一种抗争的斗志和团结奋进的精神,他们以六种精神姿态来迎接市场经济大潮的挑战。第一是阵地意识,就是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走进教室,在课堂以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来回答各种挑战性的问题,以激昂的热情来宣讲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第二是服务意识,也就是始终以学生为本,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培养他们的各种素质,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服务。第三是与时俱进的意识,即关注现实,让现实的活生生的事物进入课堂,使政治理论课教学充满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四是理论学习和科研领先的意识,即对党中央提出的最近理论成果抢先学习研究,撰写论文,然后让这些理论成果及时进入课堂。第五是开拓创新的意识,也就是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模式。第六就是团队意识和大局意识。这六种精神状态也成为哲学社会科学学院的文化精神传统。

在这种文化精神传统力量的支持下,原社科部的教学评估成绩逐步提高,平均分突破90分大关。涌现一批优秀教师,2005年包也和老师被评为北京市德育先进教师,陶秀璈老师被评为校级优秀共产党员,同时每年组织举办全校性的理论研究会,每年出一本哲学社会科学论文集,并创办了外交学学科,并参与创办了国际商学的学科,这两个学科经过发展壮大,成为今天的国际商学院和国际关系学院。原社科部作为一所干部培训学院,先后为学校输送了一批优秀的中层干部。丛鹏老师到国际问题研究所任领导;杨建国老师到宣传部任部长;朱红老师到教务处任处长;陈韵老师到北外附校任常务副校长;李永辉老师先任英语学院副院长,后任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郭笑文老师到国际商学院任副院长;刘乃京老师到国际关系学院任总支副书记;张妮妮老师也曾到组织部当副部长,后又回到社科部。

2005年是原社科部发展的一个新的机遇期,中央下达了十六号文件,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了一级学科,中央还下发了“进一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的文件,与此同时,学校领导班子换届,正好迎来了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制订和学校“十一五”规划的制订。学校“十一五”规划提出了三个中心和两个工程的建设规划,其中的一个工程,就是人文社会科学建设工程。由此,原社科部同时组织着手谋划两件大事, 一是如何贯彻好中央16号文件,推进党中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程,为此,原社科部提出新思路和新举措:为贯彻落实中央的05方案,重点在于教师素质的提高,难点在于克服学生的厌学心理,让学生积极参与,其突破点在于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第二件大事就是筹建哲学社会科学学院。

2006年9月份,郝校长在接见原社科部领导时说,社科部的发展,思想应该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脚步还得再快一点,应该多申办一些学科点。郝校长的谈话,极大激发了原社科部老师的积极性,老师们提出了筹建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建议,这个建议得到了杨学义书记和郝校长的支持。10月,郝校长亲自率领规划处等部门领导到原社科部和全体老师一起座谈,研究社科部的发展问题。经多次协商,初步拟定了筹建北外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方案。十一月,原社科部老师对创办新的学科点进行了调研,写出了有关论证材料。十二月召开了两场专家论证会,和有关部门领导的座谈会。在专家和领导所提意见的基础上对原来设计的方案进行了调整。并把原来的“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改名为“哲学社会科学学院”。新的方案在2007年3月学校的党政联席会议上得到了通过。

由于我校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比较薄弱,经过努力终于请到了著名的经济学大师厉以宁先生担任北外哲学社会科学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先生从来不在任何高校担任名誉院长,这次厉先生欣然同意来我校担任名誉院长,可以说是北外哲学社会科学学院的福气。2007年9月27日下午3时,厉先生亲临我校,在大礼堂门口与学校领导及哲学社会科学学院全体教师合影留念。厉先生亲手接过了郝平校长的聘书,并亲自为哲学社会科学学院揭牌,从而揭开了北外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的历史一页。厉先生还不辞辛劳地为北外师生作一场长达2小时的题为“新世纪对管理人才的要求”的精采讲演,并回答了北外师生提出的问题,厉先生的讲演,使北外师生受到了一次生动的社会科学理论运用现实问题分析的教育,讲演深入浅出,对问题的分析鞭辟入里,入木三分,同时又生动风趣,引来了大学生的阵阵笑声,使我们领略到了大师的风范,给大家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北外哲学社会科学学院的定位,就是教学与科研并重,教学以素质教育为主,包括政治思想教育和通识教育两部分。科研以建立新的学科点为依托,培养少量研究生,同时组织和开展科研项目的学术研究活动,在科研的基础上开设一批哲学社会科学通识课程。因此,哲学社会科学学院的任务有四,一是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政治理论课程;二是开设一批通识课程;三是申办和创立理论层次的学科,培养理论层次的研究生;四是以新的学科点为依托,以科研项目整合我校资源,开展学术活动。

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他们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打下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通识课程的基本目标是针对北外学生具有外语优势但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素质先天不足的状况,设计一系列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旨在加强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理论思维素质、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艺术素质和心理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通识课程的另一目标还在于使大学生学习和掌握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各种知识,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以便得到顺利走到工作岗位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为实现以上目标,哲学社会科学学院向全校学生开设30多门课程,其中必修课程7门,选修课程30门左右。△ 本科生必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研究生必修课程:《哲学原著选读》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博士生必修课程:《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本科生通识课程分为四个系列:哲学与文化系列: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东方宗教概论、西方宗教概论、形式逻辑学、现代西方哲学流派、社会学、心理学、西方文化概论、四书五经。政治学系列:当代中国外交、组织行为学、中国公务员制度理论与实务、WTO的法律制度,中国政府与政治。经济学系列:世界经济、经济学原理、现代市场营销,会计基础、国际企业管理、当代中国经济,国际金融实务、现代公司经营管理,国际金融、中外经贸交流、国际投资、国际商法、涉外经济法、国际贸易、中国经济。自然科学与艺术科学系列:高等数学、自然科学导论、科技与现代社会、交响乐欣赏、中国美术欣赏、西方美术欣赏。哲学社会科学学院今后的发展方向和中心工作,就是要积极申办马克思主义理论、世界经济和外国哲学这三个学科点。之所以要创办这三个学科,是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1. 从建立我校的合理学科布局来考虑。我校的发展方向是要办成一所以外语教学和研究为主、以其它学科为辅的数学研究型大学。一所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合理学科布局包括纵和横的两个方面,从纵向结构来看,我校是以应用型学科为主的院校,外语教学占有主体的地位,新建立的商学、外交学和法学也倾向于应用型学科为主,实证类学科只有语言学、社会与文化研究、文化学、国际法学、海外汉学,我校缺乏基础理论科学的学科。因此,我们创办新的学科点主要是为了配合我校的应用型学科,以世界经济这个理论学科来配合商科经济学,以外国哲学的语言哲学和文化哲学方向来配合我校的语言学和文化学的学科,这样有利于建立我校的教学和科研的合理体系。2. 建立北外哲学社会科学学院最终是为了完善我校的人材培养体系。我校的人材培养体系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外语专业的培养,这是主体部分,也是最强的部分。第二部分是在外语背景下社会科学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这一部分正在做大做强。第三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第四部分综合素质和知识结构的培养。这第三、第四部分是有待加强和完善的部分。哲学社会科学学院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主体作用,同时在通识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它将负责开设一批通识教育课程,以完善我校的人材培养体系。3. 建设以上所说的三个学科点,是以哲学社会科学学院现有资源和我校的现有资源来考虑的,我学院现有教职工20人,有17名教师,其中包括在机关工作的两名教授共有5名教授,10名副教授。第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面,我们有一支很强的队伍,有多年的教学经验的积累和丰硕的科研成果,这个学科是原社科部的老本行,因此有把握拿下这个学科点,我们申办了两个二级学科,一是国外马克思主义,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外事人才。第二、在我院中,经济学的力量是比较强的,有一名教授,5名副教授,加上校内各院系的老师,和商学院联合,争取申办“世界经济”硕士点,这个学科的条件和资料应该说是充分的。第三、哲学社会科学学院的力量是哲学,五个教授有四个是哲学专业,四位哲学专业的教授有3位是搞外国哲学的,因此我们申办外国哲学硕士点也是有条件的,我们申办两个研究方向,一是语言哲学,二是文化哲学,这两个研究方向校内有很多资源,整合起来后是一支很强的力量。哲学社会科学学院的建制。

哲学社会科学学院领导机构由院党总支部与院行政班子组成,下设两个委员会,即院学术委员会、院事务委员会。再下面设有一个系,两个所,和行政办公室。即思想政治教育系,哲学与文化研究所、世界经济研究所,行政办公室。思想政治教育系下属有四个教研室,即哲学教研室、经济学教研室、历史教研室,德育教研室。哲学与文化研究所下属有艺术教研室。行政办公室有院办公室、院研究生办公室、院资料室。另设有文明与文化研究中心,该中心的工作是组织申报科研项目,组织学术会议,出版学术著作,对外联络专家等事宜。另外还有群众组织院工会。思想政治教育系的任务是负责开设政治理论课,世界经济研究所负责申报和建立世界经济和政治经济学的学科点。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有两个任务,一是申报和建立外国哲学硕士点,二是培养外交学文化外交方向的硕士生。

外交学文化外交方向专业是依据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和我国对培养文化外交人才的迫切需求而设立的文化交流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产生了对文化交流和文化管理人才,特别是国际化经营管理和文化外交人才的需求。为扭转中国多年来的“文化交流逆差”,适应我国文化外交的良性发展,社会对国际文化交流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类人材必须是集外语、法律、管理,中外文化和外交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我们办文化外交专业的使命就是培养适应扩大国际文化交流,积极开拓文化市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合格高级专业人才。本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将适于从事政府机关、军队、新闻单位、国际组织、跨国公司、文化产业等部门与国际文化交流问题相关的政策分析、调研、项目策划等工作;适合从事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并胜任对外文化交流领域的各项工作。2007年9月,我院第一批文化外交硕士生已录取入学,正处于紧张的学习之中,今后每年我院将继续招生。

以上是新成立的哲学社会科学学院的历史沿革,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概况。